close


y1382944553_8311ad44_13

日本老生鐵壺除了能提升水溫、釋放二鉀鐵  還能平衡水質……
撇開生鐵壺的古樸  對於老茶的口感乃能豐富許多
尤其在高海拔與低溫的環境下  功效特別明顯~~~


日本老生鐵壺的資料幾乎闕如
許多歷史檔及相關資訊都無法說明清楚
導致整個業界為了賣壺而各說各話……

年代、堂號、工藝、材質等都不是很明確
連狀態、整理、保養方式都有很多坊間說法~~~~~

y1382944553_b61cac31_13

一、淺談我們一般稱之為鐵壺
在日本的正式名稱應為〝鐵瓶〞  更早稱之為〝手取釜〞
為日本茶道具中〝釜〞所演變而來……

500cc以下的鐵壺稱之為〝急須〞
500cc以上才稱之為〝湯沸〞or〝鐵瓶〞


老生鐵壺在日本的歷史價值、地位、功用、收藏價值等等
我們不要去在意  日本的品茶文化背景與我們不同
雖然
相同的器皿  我們不儘然用相同的使用方法與概念
如同生鐵壺的好處〝增溫、平衡水質〞  目的就是泡出好茶.......
所以

在日本的所有關於生鐵壺的概念  與個人在實用價值上不見得有相關之處

幾年前坊間銷售鐵壺  都說是一二百年以上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有一些標榜的日本老生鐵壺
大多是昭和前後的作品  也就是在1925年前後
大概約有80年左右的歷史……

比如〝龍文堂安之介〞不是只存在19世紀
已經發現1925~1936年有〝安之介八代〞落款之產品

也就是昭和時期還有大量龍文堂號作品……

而龜文堂後期作品(沒有證據推論仿品與否)
有可能推及日本近代經濟極盛時期
也就是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都有大量生產
落款、鑄造手法與鐵質有明顯差異~~~~~


所以在目前日本
多數生鐵壺只能算是早期家庭用具  也就是所謂〝民用品〞
生鐵鍋是沒有多少史料記載的
至於日本茶道界  主要是以茶釜泡茶  生鐵壺少用
與目前我們的使用習慣不同  日本茶道界在收集古茶道用具時
也大部份趨向茶釜為主  茶文化的差異
導致使用習慣及收藏趨勢有所不同~~~~

y1382944555_0a9cc1a1_13

二、鑒賞與選購入門

生鐵壺與普洱茶有相同迷思
很多消費者與業者都把年代、堂號及外觀(高浮雕、金銀錯等)列入第一考慮
如同 普洱茶的年份與山頭、條索……
事實上這已經脫離生鐵壺的實用價值
選擇鐵壺應該以乾淨、完整、大小適中為首選
在經過實際使用評鑒後確能平衡水質為上選
除非是當做古董收藏則另當別論  選購條件肯定不同


把手
以實用、完整性為佳   正常情況下多數鐵壺把與壺身接點少有鬆動情形
使用過程盡可能沒有嚴重活動情形(拆卸式除外  如龜文堂)
否則壺把因鬆動傾倒時   加熱過程中會有嚴重灼熱而難以使用
把身描金銀容易磨損   儘管是金銀錯也需要妥善使用


蓋、鈕
京都鐵器許多堂號(如龍文堂)以鑄銅工藝擅長
製作壺身數量極少  所以時常發現壺蓋與壺身所落款堂號不同
這幾乎是京都鐵器之常態  在日本收藏界也多有收藏壺蓋的習慣
也從此點說明   壺蓋容易遺失、被收藏……
壺身容易毀壞  以至於壺蓋與壺身時常是會被替換
但有經驗的收藏家   從經驗累積能歸結出壺身與壺蓋在型體上的關聯性
在配置上有些規律......


南部鐵器多以一體成型工藝
壺蓋與壺身器型與花紋雷同性甚高  均以鐵制為主
鈕以臘鑄模鏤空或銀飾作法相對較少見

在使用時以鐵夾等簡易隔熱器具及能使用
銅制鏤空旋鈕與銀飾則必須小心
若時常以鐵夾夾取可能會損壞銅鈕  建議以軟布等取蓋
銀鈕的完整性與保養  比銅鐵制做應更加小心保養使用......


y1382944555_a852207d_13


有些人較不喜愛過於花俏、高浮雕作品  原因也是基於實用原則
素面作品較容易整理、保養



壺嘴是最容易產生餘水未乾的部位
以致於鐵壺初期銹蝕都會從壺嘴開始
壺嘴也是較容易碰撞缺損的部分  應注意觀察

在選購時除完整與銹蝕問題外 應注意壺嘴出水流暢性與掌控性

壺底
老生鐵壺加熱方式  避免使用直火
否則將可能容易造成底部脆弱(如鑄造孔容易損壞)
選購時對內部底端與壺底都要注意觀察有無因直火過度燒灼或空燒產生的瑕疵


內部
關注壺體內部狀況  如果嚴重銹蝕則不應選購
過多水垢則可能掩飾銹蝕與缺陷 
並且反而因水垢過多導致煮出來的水硬度過高
煮老茶時 過多的水垢會導致茶湯不厚實、有雜味、水味重(茶質被吸附與干擾)
所以不只在選購時  保養、使用也應該儘量多加留意.........


三、規格與形狀
煮水或者煮老茶  一般所使用的規格大概在8001500cc的容量
但有一種狀況下會使用更大鐵壺
就是在高冷地區品老茶需要不斷添加溫熱水
此時就會有一把15002500cc左右鐵壺保持在中高溫
如此能避免將水煮老  且能即時供水

在形狀選擇  1000c c以下因為不重、重心不致于太高  只要順手、注水流暢即可
如果規格大於1000cc以上時    就必需注意重量與形狀
除衡量自己的力量選擇不過於太重的鐵壺
購買時  有必要現場煮水加熱  實際使用下才瞭解是否有嚴重鏽漏  是否適用.....

y1382944556_80ebbdbb_13

四、使用與保養
有銹蝕狀況   初步可用馬鈴薯先煮過
再以較鮮綠茶葉(便宜臺地生普洱、低海拔烏龍茶)燉煮
可稍去掉或掩蓋鐵銹味、生鐵味
而後再以清水反復煮多次。建議均以暗火燉煮,避免對鐵壺過度損壞

整理外觀  可在用茶葉燉煮後  在壺體上有一定溫度時以熱茶湯淋上、浸泡
再以棉布反復擦拭……
描金錯銀部分  建議先以軟布及牙膏整理後   再用棉質布擦拭......
每次煮水、煮茶後最好保持乾燥(水垢厚層者不容易觀察)
否則容易產生銹蝕與異雜味  如果一段時間未使用
會產生明顯生鐵味(就算沒有生銹)  使用前建議仍仿照上述處理方式
以茶葉燉煮後再以清水沸煮多次  便能去除異味
經過多次整理  若內部仍有少許鏽漬
只要煮沸之開水無色(不混濁)、無雜味水質清甜即可



y1382944556_ccea3e1c_13

五、適用使用範圍
生鐵壺最大的特點與功效為〝提高溫度、均衡水質、保健、古樸〞
用老生鐵壺就成為泡、煮普洱最佳利器

多數老茶均以香港倉儲為主  儲存環境濕悶
造成許多茶品產生有惰性現象(活性物質多數轉化成惰性)
通常離開倉儲、筒身   甚至剝散後準備品飲時〝醒茶〞時間較長也是倉儲因素
碰到整體環境出現過度偏低溫、過於高濕或是過於乾燥、
過於緊壓等情況最好茶品都要在適合環境下醒茶
若客觀環境不能配合情形下  生鐵壺作用能彌補部分缺憾
生鐵壺較明顯缺陷  就是在氣候溫暖濕度正常情況下
若沖泡新制生茶會降低香氣  口感稍顯薄烈………

y1382944557_b9b0ee0c_13  

六、結論
生鐵壺傳世相關檔甚少   導致市場怪異說法甚多
有些觀點與目前坊間流傳有很大差異  觀點正確或適用自己與否
可以依自己實際操作加以證實  僅供參考


(文稿轉自網路,原出處不明‧部份為花乳齋增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