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工作上,用腦過度,不知不覺的,有半年沒犯過得心悸老毛病,
在一個月內,又作怪了兩三次。

剛好在這兒,有好心的朋友提醒到,該出新東西了。看了留言上面的正文,
說的是返還的道理。下午照著自己寫的要訣運動了一趟太極拳,惱人的心悸,
到晚飯前竟然慢慢的平復了,昨晚小憩後,直到今早,整個人都覺得好輕鬆。
產生這些舒適的感覺,是因為在小憩時我有了新的領悟。

我的心悸要犯之前,會覺得整個身體變成壓力的導體,
自己感覺心臟泵出血液的力量明顯變大,這時側躺在床上把耳朵貼在稍硬的枕頭上,
這時就會明顯的聽見砰砰跳的聲音,這種感覺彷彿會形成一種循環,
當這感覺超過了某個極限之後,心臟就會開始跳幾下停一下。

這在現代醫學上的運動心電圖可以檢測得出來,並且有一個專門的名詞,
叫做心房早期收縮。它不像心室的問題那樣急速而致命,但發作起來,
也著實令人困擾,和體質,壓力以及神經系統,都或有關聯。

這次運用了口訣之後,能夠明顯的感覺,那個壓力,漸漸變得沒有著力點,
因為返還,壓力往血管壁壓去時,彷彿失去了著力點,
那個迴路因此被一點一滴的的抽斷,而漸漸的消失了。

口訣如下:我之太極,由眼鬆起。外鬆,令視線微微向上,或凝望虛空令無焦點可著,
或觀微風輕拂樹葉而動,或觀落葉飄降。整個意識隨著眼神而放鬆,
如此休息片刻。復次,將眼漸漸合起,目光與神識向內返還。此時雖閉目見暗,
但眼前嘩啦嘩啦如天女散花,或如彩砂之舞,繽紛飄降,終至一無所著之烏何有之鄉,
是為內鬆之兆。見內鬆之兆,則惱人之心悸,漸次被降伏矣。

盤架子,出手時以肘返還,蹬腳時以膝返還,此為大要。意在返還。
不求化人打人,不是似鬆非鬆,也不是將展未展。我之太極,形鬆而心更鬆,
非沉肩墜肘,非下顎內收,非後腦懸起。非全身意氣提起,非邁步如貓行,
非吞天之氣,非借地之力,純粹是稍帶躺意的返還與舒適的休息,繽紛瑩然,
本自現前而已。

這篇文章,前前後後寫了約一個月,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我自己想證明,
這次心悸平復下來,確實是因為這個心得的領悟,而不是因為其他原因,
例如調整睡眠,喝茶,或工作上的其他因素。經過了這段時間的驗證,這個口訣,
好幾次在我特別勞心勞力時,守護住我的身體,讓我沒有再犯心悸。
我確認這個口訣對我有顯著的幫助,因此決定將之記下,當作送給自己的禮物,
亦同時分享有緣,願諸位能從中得到利益。看不入眼的朋友,就當我是亂吹亂說莫怪。

待續 ..........

 

(瑩然為繽紛轉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 chen 的頭像
    chen chen

    【 花 乳 齋 】美學工作室

    che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