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有句口訣曰:「意氣君來骨肉臣」,功夫練上手,就成「意氣均來骨肉沈」。
鄭曼青先生曰:「吾師澄甫之臂,其重過於常人不啻十倍,以之擊人,未有不摧。
然余不能逮乎師,較人也重數倍。」。

的確,和有功夫的人推手時,能感覺其骨肉較一般人均勻且沈重。
於是乎,從二十出頭歲時,
我自以為懂了,抱著這些訣竅揣摩勤練,
練拳時,全身放鬆,不用拙力,試著去感覺手的重量,越不用拙力,
便感到手的重量越沈,好像一把玄鐵重劍般。

我的手練到了自己感覺很沈重,在做一些伸展及遠的手部動作轉圜時,尤重,
重到了肩膀上方靠近大臂根處,在手及遠提重物時,偶一不小心超過負荷,
就感到針刺一下的難忍。顯然,我肩周圍的肌腱出了問題。

最近這個把月,我細細檢視這個行之多年的練法,在行拳的任何時間停格,
找身上的拙力,
以及轉折處的順背。忽然發現,我又錯用了口訣,
這次是犯了「倒果為因」的錯誤。

我發現,練拳或用力時,自己感覺自己的手重,是不準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好的,
真正的手重,應該以儀器實測得的密度為準。

推手時,會讓對方感覺重,除了本身的骨質和肌肉的密度大之外,
更重要的是能得機得勢,把自身動作的慣量和重量一同加在對方身上。

於是,我調整肩、肘、腕的角度,讓前端的力一節節的自然往回落,由手落回身體,
再落回腳底,這樣真的很有幫助,能自己找到合適的角度。消除自己手上的拙力後,
應該是感覺手越來越輕的,輕若無物。

慢慢的氣也能從手上返還,幫助心氣歸元。太極拳注重輕靈,以心行氣,以氣運身,
再進入更高明的氣斂入骨,如此自然骨肉沈重,是「不加造作」的沈重。

待續 ..........

(瑩然為繽紛轉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 chen 的頭像
    chen chen

    【 花 乳 齋 】美學工作室

    che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